5月22日,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辦的“聚力中國·共贏央廣”2017年中國品牌集結行動杭州站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序幕。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應邀參會,與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副總編輯姜海清現場對話,暢談中國品牌該如何向世界發聲。
從APEC、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G20杭州峰會到最近剛落幕的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每一次的國際性盛會,萬事利絲綢幾乎從未缺席。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世界級亮相中,萬事利品牌一舉躍上新的高度,有了與世界品牌對話的底氣。作為國際性盛會上“萬事利現象”的導演者,屠紅燕對于品牌的理解自然成為了全場焦點。
中國企業要有文化自信和品牌底氣
經濟轉型,品牌先行。屠紅燕認為,商品是有價的,而品牌是無價的,如何讓無價資產通過具體的產品展示給世人,是企業要做的。她現場分享了G20峰會期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來訪萬事利的小故事。她說,從拉加德對于萬事利絲綢文創產品的喜愛到佩戴它們出席各大重要場合,都可以看出她對中國品牌的認可和對中國企業的尊重。這也讓我們對自己的民族品牌走出去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底氣。
企業要培育更多的“中國匠人”
對于如何重塑“中國品牌”的世界形象,屠紅燕現場介紹了萬事利轉型升級的秘訣所在——文化創新、科技創新、營銷創新。中國品牌所展現的民族文化內涵是立足之本,通過不斷創新將文化植入產品,以“匠心制造”重視每一個產品細節,打造優質產品,再通過創新的移動互聯、跨界合作等營銷手段,不斷擴大品牌的影響力。
“質量之魂,存于匠心”,企業要耐下心來,不能盲目短視,用企業文化、制度來培育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行業人才,才能推進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